首页  >  财经频道财经频道

胡立彪:靠什么“抢占制高点”

□ 胡立彪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话题近日热度上升,除了受几个国家相继公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的影响,也与中国政府方面透露出一些带有导向性的政策信息有关。在前几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其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发改委目前正在组织起草有关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也在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希望通过制定战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力争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

“抢占制高点”的说法很具有激励意味,这也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追求。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从多年努力的效果看,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得并不好。有学者分析认为,尽管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厂家很多,投入也很大,相关的扶持政策也很明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抢”的动力并不强,更多情况下,还是依仗着政策的刺激和推动,而不是技术和性能的拉动。一旦政策退出,这些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是否还有动力和能力维持,值得关注。

我们知道,要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纯电动汽车领域有所作为,必须拥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但从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表现来看,它们中有许多并不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比如,在电池技术方面,安全性和稳定性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不小,离“制高点”相当遥远。技术落后倒并不是最大问题,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入进来,根本就没有“抢占制高点”的理想,它们实际要“抢”的却是政府提供的补贴。这种心不在焉,或者干脆说是另有所图的心态,比一些企业的急功近利危害更重。

国内自主车企投放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在性能和质量上远不如国外品牌好,这也真实反映了国内车企不用心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不及时调整政策,对这种企业行为进行干预,或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社会效果。道理很简单,让不具有条件的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并享受各种补贴,就等于鼓励企业不要创新、不要走高端之路、不要考虑市场竞争力,而只要躺在政府的政策与补贴上就行。而这又会以一种虚假的繁荣反过来误导政府决策。而且,国内车企这种糊弄作假的做法,只能自欺,难以欺人,却恰恰为国外汽车企业打入中国市场提供了绝佳机会,留出了充足空间。

想想看,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档次太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没有核心技术,而国际汽车巨头则把重点放在技术、设计、工艺等方面,造成国内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巨头生产的汽车差距太大,一旦允许国际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冲击无疑是致命的。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京ICP备05067749号-1
监督电话:010-83358658 83457660  传真:010-83457656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三号楼6层  邮编:100054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